?
?
?
?
?
?
?
?
每次想和狗狗貼貼時,一股刺鼻的異味突然襲來 —— 不少鏟屎官都有過這種 “又愛又嫌棄” 的經歷。狗狗的口臭看似只是 “小尷尬”,實則可能是身體發出的 “健康警報”。從口腔清潔不到位到內臟器官出問題,多種因素都可能讓狗狗的嘴巴變得 “有味道”。想要解決口臭問題,得先找到根源,才能針對性地 “清新口氣”。
口腔衛生差是狗狗口臭最常見的原因,牙菌斑、牙結石堆積會讓嘴巴變成 “細菌培養皿”。狗狗每天進食后,食物殘渣會附著在牙齒表面,若不及時清理,24 小時內就會形成粘稠的牙菌斑;牙菌斑長期堆積會鈣化形成牙結石,緊緊粘在牙齒和牙齦縫隙里,不僅會壓迫牙齦引發炎癥,還會滋生大量細菌。這些細菌在分解食物殘渣和壞死細胞時,會產生硫化氫(臭雞蛋味)、甲基硫醇(爛白菜味)等難聞氣體,導致口臭。更嚴重的是,牙結石會逐漸侵蝕牙齦和牙槽骨,引發牙周炎 —— 此時狗狗不僅口臭加劇,還會出現牙齦紅腫、出血、牙齒松動等癥狀,甚至影響正常進食。據統計,3 歲以上的狗狗中,80% 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口腔問題,而口臭正是口腔疾病的 “早期信號”。
飲食不當或食物殘留,會直接導致狗狗嘴巴出現 “暫時性異味”,若長期不調整,還可能引發慢性口臭。如果狗狗經常吃軟食(如人類飯菜、泡軟的狗糧),食物殘渣更容易粘在牙齒縫隙里,且軟食缺乏對牙齒的摩擦清潔作用,會加速牙菌斑形成。此外,喂食高油高鹽的零食(如油炸肉干、含鹽餅干),會讓狗狗口腔內細菌大量繁殖,同時增加腎臟代謝負擔,間接加重口臭。還有些狗狗有 “偷吃東西” 的習慣,比如叼走垃圾桶里的剩菜、啃食腐爛的水果,這些食物在口腔內發酵后,會產生強烈的酸腐味。值得注意的是,狗狗進食后若沒有及時飲水,口腔內水分不足,唾液分泌減少,會導致細菌繁殖速度加快,也會讓口臭變得更明顯。這種因飲食導致的口臭,雖然初期可以通過清潔緩解,但長期不改善飲食習慣,會逐漸發展成頑固性口臭。
狗狗的全身性疾病,也可能通過 “口臭” 表現出來,此時的異味往往是 “內臟健康” 的警示燈。當狗狗患上腎臟疾病時,腎臟無法正常代謝體內的尿素,會導致尿素通過血液進入口腔,在唾液中分解產生氨味(類似小便的味道),這種口臭通常比較刺鼻,且伴隨多飲多尿、精神萎靡等癥狀。肝臟疾病會影響體內毒素的代謝,導致有害物質在血液中積累,進而通過呼吸和唾液排出,產生特殊的 “腥臭味”,同時狗狗可能出現黃疸(眼白、牙齦發黃)、食欲下降等表現。此外,糖尿病、呼吸道感染、胃腸道疾病等,也可能引發口臭:糖尿病狗狗因血糖過高,口腔內易滋生酮體,產生 “爛蘋果味”;呼吸道感染(如鼻竇炎、肺炎)會讓狗狗通過口腔排出膿性分泌物,帶有 “腐臭味”;胃腸道疾病(如胃炎、幽門螺桿菌感染)會導致胃酸反流,口腔出現 “酸臭味”。這類因疾病導致的口臭,若只關注口腔清潔,根本無法解決問題,必須及時就醫治療原發病。
日常護理疏漏或特殊生理階段,也會讓狗狗嘴巴出現異味,容易被鏟屎官忽視。比如狗狗的口腔內有異物殘留(如卡入牙縫的骨頭渣、毛發),異物長期刺激牙齦,會引發局部炎癥并產生異味,若不及時取出,還可能導致牙齦化膿、牙齒損傷。有些狗狗有 “啃咬異物” 的習慣,比如咬塑料玩具、電線,可能導致口腔黏膜劃傷、潰瘍,傷口感染后會出現 “血腥味” 或 “膿臭味”。此外,老年狗狗因唾液分泌減少(年齡增長導致腺體功能衰退)、牙齒磨損嚴重,口腔自潔能力下降,更容易出現口臭;幼犬在換牙期,乳齒未脫落、恒齒萌出時,牙齦會出現輕微炎癥,也可能伴隨短暫的口臭。還有些狗狗因服用某些藥物(如抗生素、抗癲癇藥),藥物成分會通過唾液排出,導致口腔出現 “藥味”,這種異味通常在停藥后會逐漸消失。
解決狗狗口臭的關鍵,在于 “對癥處理”:如果是口腔問題,需定期刷牙(每周 2-3 次,使用寵物專用牙膏)、潔牙(每年 1-2 次專業洗牙),配合磨牙玩具(如橡膠咬骨、潔齒棒)清潔牙齒;如果是飲食導致,需調整為硬質狗糧,減少軟食和零食攝入,飯后及時引導狗狗飲水;如果懷疑是疾病導致,要立即帶狗狗去寵物醫院檢查,通過血液、尿液、影像學檢查等,明確病因并治療。需要提醒的是,口臭不是 “小毛病”,長期忽視可能導致狗狗牙齒脫落、內臟損傷,甚至影響壽命。當狗狗的口氣重新變得清新時,你會發現,那些貼貼、抱抱的瞬間,又變回了彼此最溫暖的互動。